中韩两国的显示技术争端仍在升级。
继今年6月在美国起诉TCL华星、指控其侵犯三项OLED显示技术专利之后,近日,三星又在澳大利亚向TCL发起挑战,指控其在QLED电视广告中存在误导行为。
Channelnews报道称,根据三星的投诉,TCL涉嫌对其C655和C745系列QLED电视进行“虚假和误导性宣传”,特别是在关于量子点技术如何提升色彩精度、亮度和画质的表现上。
值得注意的是,面对三星与TCL的显示技术之争,技术名词从来不仅仅只是技术问题,更是商业博弈的棋子。
在QLED这个看似专业的名词背后,其实隐藏着中韩两大电视巨头的市场攻防战。
“QLED”之争的技术真相
根据三星方面的指控,其宣称TCL误导了澳大利亚消费者,并且电视并未采用真正的量子点QLED技术。
具体来看,三星认为TCL在其C655与C745等机型的宣传中,夸大或误导性地宣称使用了“量子点QLED”技术,并提出具体数值(如覆盖DCI-P3百分比、ΔE色差等)作为证据。
需要指出,关于量子点QLED电视的技术争议并非新鲜话题。从技术本质看,QLED并非全新的显示技术,而是液晶电视的增强版本。它通过在背光前添加量子点膜来提升色域和亮度,这一技术本质与OLED技术存在根本差异。
其实当前的量子点QLED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。
有业内权威人士指出,目前的量子点技术仍采用光致发光,从实验到市场化仅用了两年。考虑到量子点QLED技术研究的真正目标是以电致发光为基础的量子点LED显示,这意味着相关技术走向成熟还需时日。
在此背景之下,“量子点LED电视”的定义明显存在争议。
为何三星认为TCL存在QLED虚假宣传?核心在于,三星想要抢占QLED电视技术定义权。
长期以来,QLED被三星打造为差异化卖点,并通过第三方认证(如 TUV Rheinland)强调“真实量子点”与无镉等特性。若市场上出现广泛但标准模糊的“QLED”标签,三星就会认为自己的品牌溢价和技术门槛就会被侵蚀,所以它才不遗余力地维护其技术话语权与品牌稀缺性。
事实上,三星自身与QLED技术相关的宣传比TCL更有“渊源”。回溯到2009年,三星曾因将旗下新款液晶电视命名为“量子点电视”而被英国广告规范机构判定为虚假宣传。当时三星推出的电视只是采用了LED背光源,并未实现将LED直接制成显像元件。
有趣的是,在英国被禁的广告后来被三星搬到了中国。在对外发放的QLED电视宣传单页上,三星只字不提“液晶”二字,而其LED背光源技术则被直接包装成“三星特有尖端LED技术”。
从专利诉讼到广告指控的法律博弈
指控TCL并未采用真正的QLED量子点技术之外,三星也高举法律大旗,声称TCL的广告违反了相关消费者法律。
这意味着,三星与TCL的纠纷已经超越单纯的“宣传战”范畴,进入法律博弈阶段。
不过,法律博弈没有完全站在三星这一边。
根据媒体报道,TCL在澳大利亚的QLED广告争议最终经独立行业陪审团审查,裁定TCL广告未构成误导。
陪审团认为,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“QLED”一词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能提供更好画质的电视类型,而行业内对“量子点技术”并无统一的法定标准。
对此,三星方面的声明值得玩味,公司表示“对裁决表示失望,但坚持自身立场。”意味着在未来,三星大概率仍将紧盯着TCL不放。
作为佐证,三星与TCL的法律纠纷其实不限于QLED广告争议,还在专利侵权等领域。
今年6月,三星显示在美国对TCL华星提起专利侵权诉讼,指控其侵犯三项OLED显示技术专利。
这是三星显示首次在美国直接针对TCL华星发起此类诉讼,案件涉及OLED技术的核心专利及市场竞争格局。
三星主张被侵权的三项专利包括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排列结构、有机发光装置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级联电路相关技术。
两项专利已在美被维持有效,这为三星在诉讼中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市场争夺与战略防御的商业逻辑
法律战、专利战背后,无疑是三星对于电视和显示市场的深层担忧。
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DSCC数据,2024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中,三星显示以42.2%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。
但从国家整体市场份额来看,中国OLED面板的市场份额仅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5%到44%的飞跃,这种快速崛起对韩企构成了巨大威胁。
聚焦到此次QLED之争看,QLED电视承载着三星的市场主导战略。近年来,在激光显示没有布局、OLED显示落后一步的背景下,三星电子明确将QLED产品路线作为征战高端市场的突破口。
可惜,三星无法阻止全球显示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进程。随着以TCL、海信等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厂商不断威胁三星的全球第一地位,中国电视品牌不断给三星“上压力”。
有意思的是,非常看重QLED主导权的三星,在QLED技术上其实也存在知识产权风险。
2023年2月,三星被迫掏出1.5亿美元解决与Nanoco的QLED专利纠纷。根据Nanoco的说法,三星电子根据其提供的技术样本,QLED电视盗用了量子点视觉效果。
从美国到澳大利亚,从OLED电视到QLED电视,显示技术的营销争议仿佛是一个无尽的循环,技术营销的灰色地带始终存在。
站在全球电视市场格局看,已不再是QLED与OLED技术路线之争,而是三星与中国企业显示技术的主导权之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