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想到,上海的生活情趣,这么快就回来了?!

@调皮电商 出处:网络 2022-06-06 20:29

没想到,上海的生活情趣,这么快就回来了?!

01

今天,端午节后第一个工作日,也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解封后的比较正式的第一个工作日,前段时间不堵的路,也开始堵起来了,不过很多人反而因为拥堵高兴,这意味着正常的城市运作又开始了,大家都开足马力迎接新的挑战了。

这不,上海一家商超的文案,就在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引爆了,这个超市文案跟以往的价格促销大不相同,而是让生活情趣跃然纸上:

在生鲜区,卖鱼的文案是,没想到多活了几个月,就这一句话,让不少消费者觉得,鱼都这么可爱了,今天非买走它不可(虽然买回家就要nongsi它)。

还有冷宫蔬菜和超市顶流的划分,也很生活化啊,土豆和胡萝卜竟然是冷宫蔬菜,这让很多人为它们打抱不平:

蒜头和小葱竟然是超市顶流:

蒜头更是被称为百搭,小葱则是全能斗士。

猛一看到这组文案,很多人都眼前一亮、会心一笑,只不过,这组文案在微博上刚传播开来上了热搜,就被平台限流了,原因是涉及营销推广:

不过,无论是不是营销推广,这则超市文案都自带传播属性,被压抑了近三个月的上海,在商业上出现这样一个生活化气息浓厚,又反应了上海人有才气有幽默的一面,引发传播也很正常。

看到这组海报,不少人觉得,熟悉的上海又回来了,这就是他们喜欢上海的原因,说不定某个海报,某个文案,某个人的一句话,就点燃了他们生活的兴奋点。

过去的上海,就是一个消费文化的活火山,不知道啥时候就会爆发新流行。上海还是一个商业创意之都,前两年爆火的新消费,大多出自上海,连天猫运营中心,也从去年开始转移到上海,抖音也是在上海成立总部,上海应该是最繁盛的品牌人聚集地,品牌是营销桂冠上的明珠,当众多品牌人被隔离的时候,整个中国的营销创意都灰暗了。

前段时间,很多人对国内的消费和经济,并不乐观,其实,倒也不用过于悲观,上海的恢复速度,超过了我们的想象,这才复工几天,上海品牌营销人就又开始创建流行了。当然,其他城市的品牌营销人也创造了很多热点,但是上海的恢复速度,多少让人有点意外。

这是好事啊,意味着消费的热情和经济的复苏,正在以大家想象不到的速度到来。

02

前两天有人问我今年618情形怎么样?毕竟封控了这么久,生产也一度中断,失业人口也逐渐增多,原材料又在涨价,外贸订单下降还挺厉害,经济活力不足,消费还行吗?

不过,今年618,我倒觉得大家不用太担心。

以前,搞双十一,要憋单一个月,被大家广泛吐槽,一个月的订单在一天之内爆发;今年618,几个核心城市被封控了那么久,不是不能发快递,就是不能收快递,要么是主干物流不通,或者不能生产,现在,一切不利因素基本都消除了,前期的封控其实成了变相的“蓄水”,如今,全国除了极个别城市,几乎都放开了,而618正好刚开始……正愁没东风呢,东风就来了。

现在,商家和平台,零售和餐饮,都在撸起袖子拼命干,该做营销做营销,该做文案做文案;该报活动报活动,该做直播做直播;你没见,上百元的优惠券,商家毫不吝惜的发给老客户,各种优惠组合的消费券,也被政府陆续发放。

有商家说,6月1号,他们上海的订单领先全国;还有商家向调皮电商反馈,这几天在天猫京东的店铺销量已经超过去年了,看势头还不错;而平台前几天给出的数据就更生猛了,一些大品牌的增长都不是百分之几十,而是几倍几倍的增长!

当然,因为疫情耽误的消费,不可能找回来,比如理发,春装,但是因为疫情创伤带来的意外消费,也有不少,比如,有的公司复工复产后,发现公司里的绿植都死了,要换新;比如,要复工了,停了两个月的汽车要保养一下了,于是曾经团购蔬菜的群,团起汽车保养都是快速成团。

再比如,被封控就了,大家对露营、野餐、户外活动玩飞盘等特别热衷,经济越发达越热衷户外,这在发达国家都是共识了。我个人今年在户外的消费都是去年的好几倍,这都是消费形态的转移。

所以,疫情后,虽然恢复不到从前,也不再谈报复性消费,但消费形态会转移,从原来的占有型消费,打折促销就想买,转移到体验型消费;从粗糙性消费满足基本需求,转移到精致性消费,满足各种细分场景需求;同时,这个转移也包括防疫经济,这个就不多说了。

所以,整体来说,今年618,有疫情导致的憋单,有消费形态的转移,消费增量有多少不好说,但稳住大盘,保持常规增长,问题是不大的。

03

今天说这些,其实是想搜集一些利好的方面给大家,不是一个话题,但都是消费向好的一面。

过去两个月,大家对防疫的吐槽、对经济下滑、对进入低欲望社会的担忧此起彼伏,我也是如此,不过,有时候转念一下,似乎也没有必要过渡担忧。

对中国来讲,经济韧性还是很强,不能简单对比日本的低欲望社会,日本的低欲望是经济泡沫破裂之后,停滞了二十年,企业家和民众在二十年的时间里还账,没有扩大生产的欲望,也就是前段时间大火的那个说法,日本是资产负债表不想奋斗了,整个日本的精气神不见了,日本的企业家精神消失了。

不过,中国是一个多层级市场,坏处是发展不平衡,好处是不会一下子崩盘,有着极大的缓冲能力。

另外,中国人的奋斗精神与日式奋斗精神也不一样,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更宏大久远和富有谋略,懂时势知进退有法度,日式奋斗精神,有点紧绷和教条。当然,各有优劣,也都有各自的社会成功!

因此,中国从快速发展到平缓发展,从打鸡血奋斗到低欲望社会,是不会重复日本的模式的,我们虽然摸着日本过河,但毕竟过河的主体和姿势,是不一样的。

所以,对于未来的经济和消费,我们还是应该满怀期待,中国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们,只要给松绑,他们是不会躺平的,因为韬光养晦进退有度的智谋,早就在他们的基因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