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阿里新一期财报,瞥见消费的底色

@调皮电商 出处:网络 2022-06-02 10:44

从阿里新一期财报,瞥见消费的底色

1

昨日晚间,阿里发布了2022财年Q4及全年财报,整体来看,喜忧参半。

喜的是用户增长不错,完成在中国服务10亿年度活跃消费者的既定目标(同比净增1.13亿),海外市场消费者达3.05亿(同比净增6400万)。

当中值得关注的是,超过1.24亿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在淘宝天猫消费超过人民币1万元,且跨年活跃率超过98%——就是说,阿里依然掌握最庞大最活跃的高端消费人群。

另外,阿里云实现了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,净利润从去年的亏损22.51亿元大幅改善为今年的盈利11.46亿元。

恰逢美国务卿发表决心避免“新冷战”的对华政策演讲,阿里美股凭借上述财报亮点领涨中概股,截至收盘涨14.79%,带动阿里港股市值重回20000亿(港元)。

忧的是,受宏观不确定性的影响,阿里GMV和营收双双面临历史拐点。

Q4阿里营收为人民币2040.5亿元,同比增长9%,而整个2022财年营收同比增长19%,增速进一步放缓。

在随后的财报会议上,阿里CFO徐宏主动透露“阿里四月份GMV差不多有超过10%的下降”,阿里CEO张勇补充五月份的情况是“逐步恢复当中”,“有改善迹象”。

根据财报,Q4阿里最核心的中国商业零售板块,GMV已经出现低个位数(财报没有透露具体数字)的下降,客户管理收入因为滞后效应暂时持平。随着四月GMV超过10%的下降,客户管理收入肯定也会出现等比例下降,新财年一季度的营收出现负增长恐怕也不奇怪。如果核心盈利部门的营收都开始下降,当然也会对阿里其他版块造成影响。

图源:阿里2022Q4及全年财报

按照惯例,阿里会在发布年度财报时给出下一年度的财务指引,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局面,阿里直接跳过了新财年指引,只给出了一个务虚的小目标。

张勇表示,多年来,阿里巴巴集团一直致力于高质量增长,并进一步明确了面向未来高质量增长的一系列路径——服务好高质量的消费者群体,持续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,通过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开发云计算的广阔潜力。

2

昨天不只是阿里发财报的日子,还是阿里开启618大促的日子。

今年的商家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,一派是卷王,以美妆品牌为代表。

李佳琦曾经的助理付鹏(现为美one签约达人,独立带货主播)也忍不住发了一条微博感慨今年618商家有多难,称自己半天时间接到了十几个AI客服电话叫他买东西。

据某数据平台的统计,今年4月,多个服饰美妆品牌在天猫淘宝的搜索交易指数呈断崖式下跌,个别美妆品牌甚至跌幅超过90%。很多品牌寄希望于618大促,能够补回此前的一些损失。尤其是线下渠道也因封控遭到重创的品牌,押宝618是唯一的选择。

张勇在昨晚的财报会议上就透露,很多品牌对平台618大促抱有巨大的热情,无论是商家报名踊跃程度,还是核心商品的数量等方面环比去年同期都有明显的提升。

但同时,也有一派商家选择了躺平。以曾经最擅长淘宝大促玩法的淘品牌茵曼为代表。

茵曼创始人方建华周二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《茵曼老方:今年618“躺平”,不玩了》,文中称已给线上运营团队下了“禁令”,不准运营跟风去搞套路的营销玩法,不准搞折扣优惠公式(包括盖楼、拉人、积分兑换等)。

当然这不意味着茵曼今年就不做618了,这波有点打着“反营销”做营销的意思,但商家选择“躺平”的本质,都是试图找回自己的营销主动权,这为平台以大促推动销售的路径依赖敲响警钟。

3

另一种分化出现在品类之间。

在昨天的财报会议上,张勇透露,从人群分层来看,阿里巴巴的零售平台上有10亿消费者,覆盖多元化分层,能看到不同消费者的表现,他们发现,无论是哪个消费群体,他们对必需品(食品,家庭日用品)的需求更强烈,并且在特定情况下对价格更加不敏感。

阿里判断,针对必需品的囤货需求是长期的,即使在疫情之后,消费者也会在家中囤更多的货,以便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情况。对商家和平台来说,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配送需求:按需及时配送(不一定是最快速的配送)。对618大促来说,要抓住的就是囤货需求。这是今年的重要机会。

相反,对于非必需品的消费,阿里发现人们对价格更加敏感。加上疫情防控首先封闭的就是生产销售非必需品的场所,人们即使想消费也无从消费,形成产销恶性循环。

所以非必需品的恢复,一方面取决于商家能否可持续经营,能否有稳定的物流和商品供应链;另一方面取决于消费需求的恢复,这又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生活的预期密切相关。相比必需品,市场恢复会更加艰难,充满不确定性。

真实故事计划《省钱,当下年轻人的日常修炼》